【推荐】《红楼梦》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书笔记1曹雪芹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他或许是今生注定要写《红楼梦》不可,上天将写《红楼梦》的重任交给了曹雪芹。一个奇怪的梦、一块石头,将传世不朽的《红楼梦》带给了我们。它是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文学水平最高、最值得一读的名著作品。他的文化价值可以称得上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它不仅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对封建社会风气的厌恶、蔑视抒怀的淋漓尽。中间还穿插着贾宝玉、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李纨……在他们身上,曹雪芹发挥了他的写作才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各种表现形式、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把《红楼梦》写成带有奇幻色彩,扑朔迷离的大家之作。
单说他的“谐音法”,大家都知道,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非常明确地指出,这“元迎探惜”那四个字,是谐音“原来应该值得叹息”那个“原应叹息”四个字,就是她们的命运是非常可悲的,是值得同情的,你要为她们发以叹息。还有甄士隐的女儿甄香玲,原名“甄英莲”,本是书香墨一族家的小姐却因一次上街游玩成了薛蟠这个花花大少掌中的蹂躏之物。“甄英莲“就是“真应怜”。从文章开头就为结局作了铺垫的曹雪芹可谓是“深谋远虑”。
文章中更吸引我的还是它楚楚动人的诗词。“水滴涟漪终消散,木记轮回恋此生”。“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这些诗,以及诗句中包含深奥的寓意,是我的笨笔乃至现在红的发紫的偶像作家郭敬明都写不出来的。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诗词造诣。虽然我们现在没什么科举,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学,不学怎么续写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别具一格,无懈可击。《红楼梦》第三回写王熙凤出场是极其精彩的一笔。“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外貌,而且通过外貌描写,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品注重了在服饰方面的细描,先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来细描,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然后细描她的容貌,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运用工笔描绘的技法,既求“形”似,又求“神”似,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如果我能巧妙地运用曹雪芹的写作手法,有他这样的诗词造诣,我想我也要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一本厚厚的书。
可惜的是,如此完美的一本书是没有结局的,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花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虽然诸多版本的后八十回层出不穷,但多多少少与曹雪芹的原意不符,或许他写了后八十回,或许没写,谁知道呢?没准是他故意要让我们欣赏这个“断臂维纳斯”。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认识来续写、想象这个后八十回。
不妨我也写写这大结局?让曹雪芹看看我写的结局是否堪称完美?
《红楼梦》读书笔记2《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读书笔记3四大名著,同为经典却留给我截然不一样的感受与想像。
诱惑与反诱惑延伸的《西游记》,义和忠蜕变的《水浒传》,分与合演绎的《三国演义》,情和泪交替的《红楼梦》。
一向以来,默默喜爱着这四部传奇,但最为刻骨铭心的还是《红楼梦》带来的淡淡的伤,朦朦的美。
《红楼梦》:家败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三个字便足矣。昔日的辉煌沦落为如今的苍凉,可悲是必然的,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感慨与深思。
林黛玉,牵引着整个故事。《葬花吟》中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便是这位多情女子的淡愁与闲思。应对封建社会的压迫,这般柔弱的女子竟能够如此坚强,让人不禁心生爱怜。爱她的多才多艺,也爱她的叛逆顽强;怜她的纤纤若骨,也怜她的女子矫情。是的,花落人亡两不知,又有谁知她懂她。应对落花,她也许想到了自己逝后如落花飘落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于不经意间。
贾宝玉,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儿,爱着黛玉却又连着宝钗。黛玉的调皮让他痴迷,宝钗的贤淑与知情搭理最让他舒心。但宝黛的爱却无可代替, ……此处隐藏7995个字……达的巅峰,无数次让人产生心流。想着一群年轻人就这样风花雪月下去多好。
②多种多样饱满的人格。
很多人物风格明显。就比如争议最多的钗黛。到底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自古多议论。
可这两个人都多么好,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灵气,一个大方周到智慧才情均不缺。她们根本不用对立,去看到丰富的人格与光芒,去欣赏去行了。
比如探春,刘姥姥,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③讲究精致的贵族生活。
到底还是人,但怎么生活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红楼梦里将清代贵族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
原来中国人在以前竟然如此精致过,一顿菜的工序就足以让人震撼。关于服饰的颜色,原来知道红白蓝紫这类吗,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自己是个色盲。
那种一丝不苟的精致。过去还真有人这样生活过。
④包罗万象的宗教,文化,哲学。
红楼梦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体现。器物,制度,精神等。我们这个民族太博大精深,会泛起骄傲,为我们的古物。也会痛心,为这能吃人的封建制度。
还会深思,这是道学还是佛学。一切人间事,无不在红楼。
⑤我喜欢它的结局。
宝玉他考取了功名,给家里人有了交代。袭人嫁玉蒋玉菡,宝钗怀孕,都有了新的寄托。借贾政的口吻说道,宝玉原来是天上下凡的和尚。这短暂19年的陪伴后,他终归是要回去的。
宝玉是神仙和尚,大家相信了这一点。对于他的离去就不再悲伤。
贾府虽然落败得一塌糊涂,但还有一抹希望。作者是仁慈的而热爱的。
………
想说的还太多,不知道下一次再完整地读红楼是什么时候。但它一定值得反复品味。
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藏,伟大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13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
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作者在《红楼梦》中除赞美了众多女性的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还写出这些年轻生命的美的被毁灭―――即青春和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的开头借“曹雪芹的自云”,说出一番写《红楼梦》的动机,与女子有关。他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要把自己半生潦倒“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我之罪固所不免,然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编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提出要为“我半世亲闻亲见的这几个女子”“闺阁昭传”。为闺阁作传,即为女儿作传,亦即为年轻的、充实的、纯洁的女性作传,表现这一类女性的美的生命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由此,曹雪芹为女儿家立传的初衷也就可见一斑了。
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
《红楼梦》读书笔记14漫长的假期,让我有机会重读《红楼梦》。中学时学着林黛玉那般伤春悲秋,大学时为了命运无常叹息,而这一次,却惊讶地发现繁华一梦中的原来还有更多东西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那一回,众人人路过一户农家,王熙凤等人“换衣”的时候,宝玉看到一个纺纱车,他觉得很是新鲜就跑去摇,结果一个女孩子出来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宝玉一顿。宝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很特别,那种不同于府中小姐们的,健康、自然、淳朴的美,竟深深吸引宝玉。待离开的时候,宝玉发现人群里没了那个二丫头,不免觉得怅然。这种浅浅的缘分让他觉得有一些惆怅,这种惆怅是发自一种内心的关照、一种情,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状态的珍惜。
佛教里面常讲的“缘”,似乎也是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的相遇。宝玉的一生,有过许许多多的缘,或刻骨铭心,或相交如水,可贵就在于他一直努力在体会和珍惜这种东西。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写离别,红楼梦里也有很多的告别,宝玉的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短暂见面,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甚至毫无印象。而蒋勋却说:“在此作者有一种大悲悯。”因为就在宝玉上车走出不远时,他突然发现了二丫头怀抱着她的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着出来。这个场景特别像一个电影画面,耐人寻味。这种匆匆的离别便让宝玉觉得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完成。
人生就是经历了遗憾才会有珍重。
夜幕起,华灯上,平日忙碌的十字路口,路灯第一次成为街道的主角,往来的车辆与人群仿佛从未出现过。病毒来袭,我们突然被禁锢在形形色色的水泥建筑之中,与人接触成了不安与恐怖。我们从来不知道,出门、相聚会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农历春节,节日的仪式感在病魔前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人们讲因果,那是什么样的因果让我们和他人的生命产生联系?而亿万人中,也总有我们遇也遇不到的人与事。
《蒋勋说红楼梦》中提到:有缘见面,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指没有后续的缘。我们最不在于的就是这种一生一次的缘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宽容一些,善良一点呢?毕竟从此以后,都不会再见了。那个在人来人往中给警察送上口罩的女孩,那些自己打车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完后匆匆离开的工人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世间的种种生命个体相遇又分别,也就是《红楼梦》里讲的人世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缘分。无缘不求,有缘见面,何不且喜且惜?
陌生人,无论我们是否相见,我都为你祝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15想必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吧!《红楼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红楼梦》吧!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猜灯谜。里面讲了:元春写了一个灯谜,让弟弟妹妹们来猜。随后,宝玉他们也都纷纷自己写了一个灯谜让其他人来猜,宝玉他们除了贾环写的诗不好,其他人写的都很好。我喜欢这一篇的理由是:因为这个篇目里的那些诗写得都不错,所以百看不厌,其中要数探春做的诗最妙。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许多,下面我就来评一评这些人物,宝玉心地善良,黛玉爱发一些小脾气,宝钗八面玲珑,探春公平正直……。我最喜欢的就是探春了,因为她为人处事落落大方。而且很早就看到了贾府的隐患之处,是贾府难得的管理人才和清醒之人。
《红楼梦》这本书中的贾家太封建了,就是因为贾家的封建而导致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个人到最后谁都没有落到好的下场,黛玉死了,宝玉出家,宝钗一个人。如果当时让黛玉嫁给宝玉,让宝钗与其他人结婚,就不会让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过上好日子,真是有情人最终未成眷属。